說到「魔法少女」四個字,你的腦海中會浮現甚麼樣的圖像?
為了對抗邪惡而在危急時刻變身,從象徵魔法少女身分的寶石中,化作五彩鮮豔的華麗角色,帶著能發動魔法的魔杖將邪惡消滅,世界又因為魔法少女的努力恢復了秩序與和平。是這樣對吧?
實際上,《魔法少女小圓》其實也依循著這樣的套路,只是在這當中加入了許多充滿著現實殘酷的設定,將原先直觀的「善惡二元對立」拆解成同一主體的兩個面向,再用因果的鍊子加以連結。宇宙是均衡的,不僅僅是能量守恆,善與惡也依循著同樣的原理,在世事的推進之下走向均一。願望不會毫無來由的無償實現,奇蹟的產生必將帶來同等的不幸,改變因果的代價必然將透支的善,以某種形式產生等量的惡。這是世界維持均衡的手段,也是《魔法少女小圓》貫穿全劇的世界觀。
對於這樣的設定,作者很巧妙的借用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以極具說服力的方式說明了尋找魔法少女的緣由,同時也將整部作品的格局拉高到概念的層次,而非對於世界的細節描述。從這開始,魔法少女的戰鬥不再僅僅是對於邪惡的「魔女」這樣表象的存在,而是同時將願望與不幸兩者肩負在自己身上:因為願望而成為魔法少女,最終也將為了「償還」願望所生之等量的不幸而成為「魔女」。而從希望到絕望之間情緒落差的位能,便成為了丘比所欲利用的「能量」,也就是用來補償在宇宙運行過程中所消散的「熵」。
「僕と契約して、魔法少女になってよ!」(與我締下契約,成為魔法少女吧!),這是丘比從第一話開始便不斷重複的台詞。作為謎樣的智能生物,丘比不帶有任何情緒,所有一切都以理性出發,以效益為最終考量,可以說是邊沁效益主義的極致表現,或是「以經濟學作為倫理」的存在。丘比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一句謊話,縱然是為了尋求魔法少女締約,也是以和平的手段進行溝通,然而故事後段知道真相的主角們,卻一再將之視為「騙子」。丘比很茫然(如果他擁有「茫然」這樣的情緒反應的話),他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合乎效益與宇宙最大福祉」的「善」,而無法理解為何人類始終用情緒排斥著自己與自己的計劃。丘比的設計,便是對於道德理論分歧的一種比較性存在,而他的疑問或許可以用康德的話來回答:「人不是達成目的的手段。人就是目的本身。」,這也是小圓等人與丘比最大的認知差距。
作為對比,魔法少女們的設定便是另一種道德的反思。康德將道德以行為義務作為判斷基準,符合義務的就是「善」、就是合乎道德,而非以行為的結果為斷。若在這個框架下檢視《小圓》的劇情,每一個角色都做了在行為當下最好的決定,亦即他們每一個人都嚴守著「善」,但劇情卻無可避免的帶領每個人走向悲慘的命運,就算是能夠操控時間的魔法亦然。所謂的時間倒轉僅僅是將時間軸反覆的折疊,而這後設的宇宙仍然推行著世界的運轉,重疊的時間線一再的將因果交織回小圓身上,使小圓自身便是無法解開的結。旁人嚴守善的行為,最終竟是導向更毀滅性的悲劇。
但對於宇宙而言,一再倒轉時間想要挽救悲劇的人,也擁有著一條時間軸——僅僅屬於她自己的一條時間軸——她的時間沒有因此停止或逆轉,而是在無止盡的重新開始當中,改變了她身為人的本質,以及她所承載的因果,最終仍是一條能被拉直的直線,從未逃脫宇宙所訂下的規則。宇宙的框架將每個人導在歷史的必然,超越任何維度,包含了時間。看似能夠扭轉一切之人,最終竟是被自己所扭曲的因果所綑綁,命運的道路仍舊導向著這個世界早已注定的唯一解。這不是作者的惡意,作者僅僅是設定了這樣的世界,而世界最終會像黑格爾說的,透過理性的行進,使精神達到無可避免的自覺。
將魔法少女們作為一個群體來觀察,佐以各角色自身不同的立場來反映「人」這種生物的多樣性與差異,可以是一種分析方式,但我更想將曉美焰作為獨立的觀察標的。焰的角色充滿著尼采的哲學色彩,在後編《叛逆的物語》當中可以看到許多在焰的精神世界當中所充斥尼采與佛洛伊德的理論意象。焰獲得了倒轉時間的魔法,促使他在一次次近乎「輪迴」的時間旅程當中,累積了龐大的「業」,進而使得他的存在本質,乃至於他的存在表象,從原先的膽怯少女,逐漸為了目標而蛻變。或許我們沒辦法去評價這樣的蛻變是正面或負面的,但焰確實從本質上與原先的自我有著巨大差異。對於焰自身來說,在他的世界裏頭「上帝已死」,在她一次次的為了小圓而輪迴的過程中,「小圓」已經成為她的存在目的、她行為的理由、她所要追尋的唯一價值,而脫離了原先這個世界的既有價值觀,「上帝」一詞對她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更精確來說,她超越了善惡,成為尼采所稱的「超人」。
唯有理解到焰是象徵著超人的存在,她的所有行為才能被合理的解釋與理解。在她的世界裏頭,小圓就是價值本身,所以在她最後一次輪迴的所有行徑都顯得「脫離常人的理解範疇」,因為它實際上「並非遵循著世間的價值」;才能理解她為何在認知到自己無法改變小圓命運時,幾近崩壞成魔女,因為小圓是她的存在意義,存在意義的崩壞,意志便沒有依歸,最終導致其本質上的毀滅;才能理解她為何最終綁架了小圓的「人格」,因為她實際上將小圓塑造成了自己世界的神,而無關乎外在世界如何看待圓環之理。她一點也不在乎宇宙會如何改寫,因為改寫的永遠都只是現實界的表象,她精神面的本質存在只需要自己與小圓即足矣。
而為何小圓會成為焰最重要的存在?劇場版在焰的精神世界,也就是她的存在本質崩壞的場景,同時丟出了數個佛洛伊德與尼采的意象,前者為因,後者為果。作品當中只用了小圓與焰第一次的際遇作為理由,以呈現上的流暢度而言已經能兼具輕巧與說服力,背後的家庭背景與成長環境當然會是主因,但這點我認為倒是不必苛求。另一個原因,我歸納為「付出」,亦即人會無意識的洗腦自己「付出的對象是美好的」,因為人的情感不想要面對「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徒勞無功」的殘酷現實,所以潛意識會催眠自己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進而導致「無止盡付出」的循環。劇情當中,小圓的救贖與犧牲是這個循環的開始,而後便由焰個人不斷的在「付出」與「悲劇」兩者間打轉,而劇情的後設在這循環當中加入了惡意,於是有了兩種解釋,一為焰的所有付出成為了小圓身上無限疊加的因果,致使其成為更加毀滅性的存在而無法被拯救;二為焰的付出建立在小圓第一次犧牲的前因上,焰永遠無法拯救小圓,否則便落入了「為了拯救小圓而成為魔法少女」與「拯救了小圓而無須成為魔法少女」的因果矛盾當中。很難推論何者為作者的原始構想,但我傾向於相信兩者皆有,但無論如何這一切疊加的因果不僅僅在小圓身上交織,焰的自身也承載了相同的因果歷程,但跟小圓不同的是,焰擁有所有時間線上的記憶,情緒成為了她本質扭曲的催化劑。
人無法扭轉因人而生的因果,焰的經歷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但神可以。這裡的神,我傾向於解釋為史賓諾莎的自然神論,亦即一種概念性而不具有人格的存在。小圓最終成為魔法少女的願望,便是消滅所有因魔法少女而生的因果:將整個宇宙,乃至於所有時間維度上的魔女,在誕生之際消滅。作者設定了一個龐大了世界觀,再以一個後設的宇宙框架住這樣的世界,最終卻又讓主角擺脫這樣的框架,重新建構這個宇宙的規則。要理解小圓的願望如何運作是不可能的,因為這願望本身將會打亂所有世界的因果關係而自相矛盾,除非「矛盾」的概念也一併被消滅。但若是將宇宙的概念重新定義或許可以獲得解答:允許平行宇宙的存在。我不認為小圓是在單一宇宙的架構之下,將所有包含時間與空間的宇宙維度上的魔女消滅,因為因果關係不允許,任何變動都將導致歷史導向截然不同的結果,這與本作原先設定的「歷史必然」相違背;由此推知,小圓必然是「超出單一宇宙架構」的存在,每一個因果的改變都將產生一個平行宇宙,而小圓的任務就是在這一系列的平行宇宙當中完成她的使命。這也是為什麼小圓會被世界所遺忘,因為在這樣的概念架構之下,小圓的誕生必然與因果產生矛盾,她只能是概念性的、融入整個宇宙當中,如同萬有引力一般的存在。
唯一能跳脫這個因果流程的人只有焰,因為她所擁有的時間軸對於她自身是絕對的、獨立於宇宙所存在的,她的主觀經驗將以記憶的形式保存,而不受到宇宙改變的限制。又或者說,她本身就是小圓成為神的因果,她無法跳脫這個因果成為獨立的「人」,因為一但她與其他人成為相同的存在,小圓成為神的因果流程便不復存在,兩者可互為解釋。這也成為了劇場版新編的起點——沒有人可以改變宇宙本身,除非有人參與了宇宙誕生的因果歷程,而焰本身就是這個因果不可或缺的一環。她依循著自己的價值,超越善惡,剝奪了小圓身為神而殘存的「人格」,再次扭轉了因果,建立起她自己的宇宙。很難去解釋這樣的宇宙究竟是直接在故事主時間軸上做出改變,還是獨立出來由焰的意識本身所建立的,但有兩個客觀事實可以被確定:第一是焰成為了這個宇宙的一部分,也就是上述所提到的自然神(雖然她自稱自己站在圓神的對立面,應該稱為「魔」,但我認為兩者本質上沒有差別);第二是圓神的人格部分被奪去,一定程度的使宇宙的概念產生變動,小圓失去了進行圓環之理的理由,所有因果又再重新改寫。
「魔法少女」本身便是一個精緻設計的陷阱,不僅僅讓觀眾本身誤以為這是一部「愛與冒險」的奇幻故事,更讓故事當中每一個角色墜入無可挽回的深淵。世間沒有絕對的善與絕對的惡,所有事物都是一體兩面,選擇了希望,就必然帶來一定程度的絕望,反之亦然。宇宙本身就是龐大且精密的獨立系統,人類社會貌似充滿著不公平,但從宏觀的角度上又將是公平的;世界上沒有絕對,權力意志終將帶領著人們走向歷史的必然,而這必然往往是趨於毀滅。魔法少女的存在,僅僅是將某部分的平衡給抽離,將之切割為天秤的兩端,與這個世界相互作用,最後還是會在這獨立系統當中歸於均一。然而,微觀的角度上,人類展現了意志的力量,與自然界原理格格不入的道德與理想,在人類這樣「不理性」的生物上,以情緒的樣態充分的展現出其與宇宙為敵的決意,如同丘比在故事尾聲終於領悟到的:「利用人類的情緒實在過於危險」,在無止盡的絕望當中,反襯出我們每個人自身都有著難以想像的力量。若從這個角度來看,《魔法少女小圓》或許被稱為不折不扣的黑暗童話,但是其所傳達的精神,卻是極為正向且光明的。
「奇跡も、魔法も、あるんだよ」(奇蹟與魔法,都是存在的)。